在論文寫作中,致謝部分總是被人忽略。但事實上,致謝部分對于一個論文的完整性、可信度和受讀者歡迎度都有著不容忽視的影響。但是,發(fā)表在網上的論文往往會被檢測查重。那么,我們在撰寫致謝部分時,是否需要考慮查重的問題呢?本文將向您解釋這個問題,并為您提供解決方案。
為什么需要致謝部分?
致謝部分是對所有對本研究提供幫助和支持的人和機構表示感謝的一部分。在學術界中,致謝是對在研究過程中提供幫助的人的一種禮貌和感激的表示。致謝部分可以提升論文的專業(yè)性、客觀性和可讀性,使讀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論點和立場,并對作者有更好的印象。
致謝部分有哪些內容?
致謝的內容除了感謝財力、物力、情感上的幫助外,還可以包括以下內容:
- 研究計劃的支持者和參與人員;
- 對研究建議的提供者;
- 提供技術和設備的機構和人員;
- 為研究提供樣品、數據、信息的人員,以及引用文獻的作者;
- 協(xié)助翻譯語言的人員;
- 參與論文修改和編輯的人員,等等。
致謝部分查重嗎?
答案是肯定的。所有出版的學術論文都會進行查重,以確保其原創(chuàng)性和學術誠信性。因此,即使是致謝部分也需要經過查重。
但不同的學校和檢測軟件可接受的重復率有所不同。一般情況下,致謝部分的重復率應該不超過5-10%。如果您的致謝部分超過了這一范圍,那么就需要對其進行修改和修訂。
如何避免致謝部分重復?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避免致謝部分重復的方法:
- 做好記錄。
在研究過程中,要時刻記錄您所接受的幫助和支持,以便在編寫致謝部分時能準確地列出所有的人和機構,并防止遺漏。
- 改變措辭。
遇到長篇幅的致謝內容時,不妨換些話來表達同樣的意思,以避免重復。但是,如果感謝的對象相同,那么最好保持一致性。
- 遵守學術規(guī)范。
不要抄襲其他文獻中的致謝內容。即使您使用了某篇文獻中提到的數據,也請在致謝部分中明確說明其來源,并給予感謝。
總結
致謝部分在論文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雖然它通常不會影響論文的結論和結果,但其中提到的人和機構都是為作者提供了支持和幫助的。因此,致謝部分不應被忽視。在撰寫致謝部分時,要注意總重復率,保持語言的客觀性和規(guī)范性,并遵循學術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