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論文的基本框架是“問題-答案”或者說“疑難-解答”:或者是回答問題,或者是解答疑難。對一篇論文的建構和構思應當大體上遵循這個框架。在此,經(jīng)典的論文劃分方式是三分法:導論、主體部分和結(jié)論。
一、導論(Einleitung)
導論的目的是通過準確地提出問題或提出疑難而找到論文的主題。在對主題的尋找中,無論如何都應該考慮需要處理的文本篇幅長度。較短的文章總是伴隨著較為細小的問題。如果以“黑格爾對康德的批判是什么?”為題寫一篇六頁的論文,這實在是選了一個糟糕的題目。大多數(shù)學生作品的毛病不是因為他選了一個細小的題目,而是一個過于寬泛的題目。一旦找到了一個合適的題目,就不應該畏懼于使用極其明確的措辭。比如,“這篇論文的目的是回答以下問題”。原則上,清晰和透明絕不是文體的弱點。除了準確地提出問題,在某些情形下還應該界定:哪些顯而易見的問題或疑難是您明確不想討論的?
成功的導論還包括簡短的動機陳述:為什么您認為所探討的主題是意義重大的?為什么它會引起哲學讀者的興趣?當您參照其他作者的前期工作或加入正在進行的辯論時,您可以特別輕松并完美地回答這個問題。相應的措辭如下:麥克道爾(1996)試圖用論點(Argument)Y來支持論題(These)X。下面我將說明,這個論點是經(jīng)不起批評式檢驗的。而在篇幅較長的論文中,除了要交代與前期工作的這種關聯(lián)以外,還需要交代關于目前研究狀況的概述。
最后,導論應該包括對論文構思的概述(視論文篇幅長短而定)和對結(jié)果的展望。必須通過一個表述清楚的論題來呈現(xiàn)結(jié)果,對于這個論題,您將在論文的主體部分展開論證。您不僅可以用這些信息幫助讀者,也可以幫助您自己掌握對全文的概述。
二、主體部分(Hauptteil)
在一篇學術論文的主體部分,要做的是展開諸多論點,在其幫助下回答導論中提出的提問(Fragestellung),或者解答所提出的疑難(Problem)。一般而言,主體部分被劃分為幾個論證步驟,如有必要,可通過章節(jié)和相應的標題相互隔開。每一個論證步驟都必須在一個清晰可辨的推論關系中,即每一個步驟都必須通過前一個步驟來證明,如果必要的話,可以引入額外的輔助性前提。任何不能對回答導論中提出的問題有幫助的東西,在這里都是多余的。切記不要把文字和時間浪費在那些不能給予您的主題任何論證性支持的地方!
在主體部分的結(jié)尾,在導論中被提出的問題需要得到盡可能簡潔的回答或解答。在這里您也不應該回避明確的措辭,比如“因此,對這個被提出的導論性問題的回答如下”。
原則上:在一篇學術論文的主體部分,您必須提供您自己的論證工作。對他人意見的復述(A主張X,B反對Y)不能代替論證!因此,您應該在寫文章之前仔細計劃這一部分,并徹底檢驗各個論證步驟。作為作者,您要對論點的可信性負全部責任。
三、結(jié)論(Schluss)
結(jié)論本質(zhì)上是您的結(jié)果的一個簡短總結(jié)。因此,這里不應再提出任何進一步的論證。在此,撰寫一個簡明扼要的總結(jié)是一個不應該被低估的工作,該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再一次回顧和評估所提供的回答或?qū)σ呻y的解答。您的論證真的有說服力嗎?您在開頭提出的論題是不是令人信服地基于您提出的論證?有沒有考慮到可能的反對意見?通常情況下,只有在回顧時,一篇學術論文的結(jié)果才能得到充分評價。
對于較長的論文,通過扼要重述的總結(jié)還可以引出前瞻(Ausblick)和跟進式問題,后者可以在文末簡單提示。但在此也要注意,不要完全遺忘了那個引導著你的核心問題或疑難。
以上就是關于“ 論文的基本結(jié)構有哪些(論文的結(jié)構是什么) ”的全部內(nèi)容。想了解更多論文寫作技巧知識,請持續(xù)關注PaperPass論文知識頻道,小編會為大家收集更多的論文知識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