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期末,突然發(fā)現(xiàn)還有小伙伴不太會查詢期刊影響因子。隔壁的同學每次查文獻都先找到雜志名字,然后再通過百度查詢因子,有時候查到的還不知道準不準,操作起來麻煩到讓人無語凝噎。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下我用過的幾種簡單查詢影響因子的小方法。
1.Web of Science
眾所周知,官方查詢影響因子的方法莫過于通過web of science,這是一個非常有用的文獻檢索數(shù)據(jù)庫,通過其查詢影響因子也比較正規(guī)官方,還能查看期刊影響因子趨勢等等。但一般需要科研機構購買使用權限,如果在校外就無法訪問了,阻礙了我寒假想要學習的心。
2.通過添加插件
通過在瀏覽器里安裝第三方插件,可以在Pubmed直接顯示影響因子及分區(qū)。目前用的比較多的插件是Scholarscope和pubmedy。
網上有很多安裝教程,有需要的可以自行查看安裝。下載后能自動加載 PubMed 期刊的影響因子,幫助用戶篩選有用的期刊,還可以直接連接Sci-Hub來進行下載。
但是它的弊端在于安裝比較麻煩,只能兼容Chrome/Firefox內核的瀏覽器,同時,插件都只能在電腦版的瀏覽器上工作,手機上不兼容,如果平時在外想利用碎片時間看一下文獻,就不太方便。
3.Pubmed Pro
這是是今天我想要重點推薦的一個網站,也是我最近使用頻率最多的一個。
這是一個文獻搜索網站,但其搜索后臺是完全基于pubmed,因此搜索出來的內容和pubmed完全一致,它的主要優(yōu)勢在于:
1. 免費,無需登錄,無需下載插件,直接搜索即可直接顯示文章的IF影響因子;
2. 檢索界面提供翻譯。在結果界面,每篇文獻右上方有一個“中英文”切換按鈕,可以根據(jù)需要將文章的摘要進行翻譯,方便閱讀。對于英文非母語者來說比較實用,不用再將文獻摘要復制到谷歌翻譯中即可直接閱讀,效率大大的提高;
3. 搜索欄支持中文關鍵字直接搜索,而且搜索結果和PubMed完全一致;
4.手機端也能完美匹配,這樣在平時等車,坐地鐵等碎片時間時,就可以通過它來看一些自己感興趣領域的文獻,了解最新的研究動態(tài)。
以我最近比較感興趣的腹膜透析為例,直接在搜索框輸入“腹膜透析”即可出現(xiàn)相應的結果,查看起來十分方便,碎片化學習效率會提高。
好了,以上就是查詢期刊影響因子的三個小方法,希望對大家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