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是小學階段十分重要的學科。但是,縱觀當前小學語文教學活動,學生主體地位不受重視、閱讀與寫作脫離、語言應用空間狹窄等問題比比皆是,這嚴重阻礙了學生語文學科素養(yǎng)的發(fā)展。基于此,以下對大語文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進行了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大語文理念;小學語文;教學探究
引言
語文課程具有濃厚的人文特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提高時間的利用率,對教學的內容進行全面解析,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構建舒適的課堂氛圍,打破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實現(xiàn)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目標。
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樹立以實際為出發(fā)點的原則,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增強學生知識吸收的效果。
一、大語文內涵
大語文教學觀認為,語文教育其主要的目標是幫助學習者獲得更好的發(fā)展。語文教育不僅是讓學生可以進行良好的語言表達,同時,還要助力學生形成較好的思維方式以及培養(yǎng)健康美好的情感與心理認知。
在此基礎上提升學生的自身人格以及人文素養(yǎng)。大語文教學觀是一種帶有一定突破性的語文教育思想。
這一思想主張以課堂教學為中心,圍繞學生的日常生活進行開拓與延展,讓課堂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其中包括學校生活、家庭生活以及社會生活等方面進行有機的對接,將學生所學的語文與學生的做人有機地融合在一起。
借助這種方式來推進素質教育,幫助學生接受全面的整體的、有力的培養(yǎng)。在大語文的教學開展過程當中,還需要積極地引導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其中包括識字與寫字,閱讀、記憶、聽與說和寫作等方面。
通過對不同板塊內容的強化來更好地引導學生在自身的基礎知識以及情感,其中包括自尊心、自信心和尊重、分享、理解、寬容等方面獲得相應的提升。
同時,還應該圍繞不同階段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在大語文教學的內容選擇以及相關的能力培養(yǎng)方面進行差異化的發(fā)展。
總之,將大語文理念作為當前語文教學研究的一個主要方向。如何更好地整合教學資源,發(fā)揮出大語文理念所具有的指導作用也已經作為一個重要的議題提上了議事日程。
二、大語文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優(yōu)化策略
(一)創(chuàng)設應用機會
漢字學習的目的在于應用,只有堅持長期應用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漢字,豐富學生的漢字儲備量。
基于“大語文識字”下,教師要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為學生創(chuàng)設更多的漢字應用機會,突破課堂的局限性,將識字延伸到生活中,通過大量的應用提升學生識字能力。
同時,校園和家庭是小學生主要的生活場所,教師要從這方面應用切入點,真正將“大語文”思維落實到實際中,引導學生主動應用、大膽應用。例如在校園生活中,教師要利用各種資源為學生創(chuàng)設濃郁的識字環(huán)境。
如利用課間時間帶領學生閱讀校園中的黑板報、標語以及宣傳欄,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還可以擴寬識字、認字的渠道。
學生在閱讀中可以將不認識的生字反饋給教師,由教師及時解答和講解,在應用中完成識字教學。
又例如教師可以在班級中創(chuàng)設“識字角”,添置一些漢字的卡片或者圖書,學生可到“識字角”中閱讀和交流,針對自己不認識的漢字與同學探討或者請教教師,在班級中營造濃郁的識字氛圍。
同時,教師還要鼓勵家長在家中引導孩子識字認字,如在家中認識家用電器上的漢字,或者在走路中讀出路標、廣告以及牌匾上的漢字等。通過在生活中的大量應用,學生可快速豐富自身的漢字儲備量,并且形成應用漢字的意識。
(二)完善環(huán)境支持體系
大語文教學理念的運用不僅需要語文教師以及學生的配合,還需要借助整個社會環(huán)境相關資源的支持。
因此,學校相關的教育主管部門應該對于大語文教學理念的價值進一步地進行認識。
同時,借助主流媒體進行宣傳與推動,通過營造良好的氛圍來打造強有力的知識體系。
另外,還應該借助現(xiàn)有的媒體平臺以及載體形式,圍繞大語文教學理念所需要的相關閱讀資源、寫作素材資源以及課堂教學資源等方面進行系統(tǒng)的整合。只有在資源支持體系方面進行優(yōu)化,才能夠更好地實現(xiàn)大語文教學的基本目標。
(三)組織課外閱讀
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關鍵組成部分,通過閱讀不僅可以促使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閱讀習慣,還可以鞏固已學漢字。
閱讀分為課堂閱讀和課外閱讀,學生在課堂中進行課文閱讀能夠掌握更多的漢字,教師要利用課外閱讀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將課外閱讀作為識字教學的關鍵組成部分,突出其在識字中的價值和作用。
教師在組織課外閱讀中,要基于低段小學生的特點和識字水平,為其提供適合的讀物,形成家校合力,共同為學生打造優(yōu)質的閱讀空間。
例如教師可定期組織開展“繪本故事漂流瓶”活動,每周交換一次繪本故事,要求學生在一周之內讀完繪本。
由于繪本故事具有較強的趣味性和生動性,符合小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和認知規(guī)律,能夠激發(fā)其對課外閱讀的熱情。
同時,教師還要鼓勵家長與孩子一起開展親子閱讀,將其作為一項重要的活動。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下,可以靜心地閱讀繪本故事,而家長對孩子的鼓勵和表揚,更是他開展閱讀的源泉。
(四)加強互動交流
要想優(yōu)化教學效果,教師不僅要重視自己與學生之間的交流,還要重視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
教師要通過溝通讓課堂活起來,讓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機會,從而點燃全體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他們在活潑、多元的交流環(huán)境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提高語言表達、合作學習的能力。
例如,在教學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四年級上冊《一只窩囊的老虎》時,教師可以設計“角色表演”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根據文章的內容,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角色進行扮演,演繹對應的故事情節(jié),感受角色的心理和情緒變化。
接著,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通過生生、師生交流,借助合作的力量,將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提升到更深的層次上,加強他們對課文主題的理解。
教師要利用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打造帶有一定游戲色彩的語文課堂,提高他們探究語文知識的興趣,提高學習效率與質量。
(五)樹立先進理念,明確教學目標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明確自身的教學方向,制訂清晰明確的教學目標,以小學語文教學大綱的要求為基礎,為學生規(guī)劃直觀的前進路線,引導學生有計劃、有目標地進行語文學習。
學生在教師的助力下,能夠逐漸意識到語文學習的重要性,從中感悟語文知識的含義和韻律之美,為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奠定堅實的基礎。
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掌握全新的教學理念,以語文課程的發(fā)展規(guī)律為指導,結合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提出清楚的教學目標,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提高他們的語文能力。
所以,在開展和推進語文教學活動時,教師需要秉承著以生為本的原則,把教學目標巧妙地融入日常的教學中,形成系統(tǒng)化的教學體系結構,為學生配置符合他們發(fā)展和成長的教學內容,加強與時代發(fā)展的契合度,引起學生的注意和思考,提高他們探究的意識和能力。
結束語
總之,在今后的大語文理念的執(zhí)行中,應該圍繞教學理念所需要的師生配合、教學觀念以及環(huán)境體系、評價方法等方面進行相應的優(yōu)化與提升。只有這樣,大語文理念所具有的價值才能夠得到更大范圍的凸顯。
以上就是關于“ 語文教學論文題目選擇方向(小學語文論文選題) ”的全部內容。想了解更多論文寫作技巧知識,請持續(xù)關注PaperPass論文知識頻道,小編會為大家收集更多的論文知識哦。